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4 05/19 09:04:30
来源:新华网

江西大余:特色产业奏响乡村富民曲

字体:

  新华网南昌5月19日电(王中庆)夏天,是小龙虾“称霸”餐桌的季节。眼下正值小龙虾大量上市,虾农忙着收获小龙虾,准备投放市场,而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康万家稻虾种养基地的小龙虾收获已接近尾声。

  大余县新城镇店孜里村稻虾基地,村民在收获小龙虾。新华网发 叶功富 摄

  大余县位于赣州市西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积温高、光照长、水质好这一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使大余县的小龙虾比湖北等地的早上市1个月左右。

  “错开全国小龙虾大规模集中供应的时间。这样的‘时间差’不仅可以填补小龙虾在冬春市场的空白,同时也能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康万家稻虾种养基地负责人黄霖说。

  俯瞰大余县新城镇店孜里村“稻虾共作”种养基地。新华网发 叶功富 摄

  2017年开始,大余县陆续引进“淡水小龙虾”养殖,以“绿色生态、高产高效、特色精品”为目标,拓宽养殖空间,重点推进“稻虾种养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种养面积扩大到8000余亩,模式也从原先的“稻+虾”模式转变为“赣南早虾双季稻”综合种养新模式。

  “以前一年只种植一季水稻,每亩产量800斤,产值不到1000元,现在采用‘早虾+双季稻’种养模式,一年下来亩产早稻1100斤、晚稻700斤,小龙虾500斤以上,亩均产值超6000元。”黄霖掰着手指头算起了增收账,“今年1至5月,基地光小龙虾就卖了8万多斤,销售额达160万元。”

  大余县新城镇店孜里村,村民在“稻虾共作”种养基地里收获小龙虾。新华网发 叶功富 摄

  一稻一虾为大余县内的许多村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以新城镇水西村为例,仅2023年,村集体仅通过管理1000亩种养基地,就从中获得收益10万元,有效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农民通过流转土地收租金、土地资金入股得股金、基地务工获薪金等方式增收,人均年可增收近3万元。

  稻田里,“抢先”上市的小龙虾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而在山地间,一头头健壮的西门塔尔牛,也链接起了“企业+村集体+农户”的致富路。

  大余县青龙镇赤江村肉牛生态养殖基地,饲养员正在喂养西门塔尔牛。 新华网发 叶功富 摄

  在大余县青龙镇赤江村肉牛生态养殖基地,牛棚里,西门塔尔牛探出脑袋,伸出舌头卷食草料;牛棚外,饲养员驾驶着自动撒料车来回穿梭投食。

  “我们采用小圈栏散养模式,标准化养殖,在牛生长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配比的饲料,养出来的牛肉质鲜嫩,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价格也上去了。目前我们的牛肉主要销往广州、深圳、佛山等地,预计今年产值约1200万元。”基地负责人管海晨介绍。

  大余县青龙镇赤江村肉牛生态养殖基地,饲养员正在喂养西门塔尔牛。 新华网发 叶功富 摄

  2021年,大余县青龙镇赤江村联合九龙村、联合村,整合资金180万元,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新建2栋牛舍返租给江西养好牛公司,3个村每年可获得分红18万元。

  在基地的带动下,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的收入在“家门口”也得到了增长。周边农户利用荒坡、草地种植甜象草、皇竹草等牧草112亩,每亩收益达2000余元。此外,基地平时还回收稻草、玉米、花生秸秆以及红薯藤等,既带动农民增收,也减少农民乱堆乱放、露天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

  “我们现在正在筹备线上直播,通过介绍不同部位牛肉的烹饪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牛肉知识,也让我们山里的牛肉走向更多家庭的餐桌。”管海晨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大余县大力发展花卉苗木、麻鸭、稻虾等“3+N”特色农业产业,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10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越来越多的特色产业正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纠错】 【责任编辑:王晓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