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姆爱万家’的关心帮助,让我们家的状况越来越好。”近日,江西省玉山县必姆镇“姆爱万家”工作队再次来到该镇苏村村李大哥的家回访,李大哥满怀感激地说道。近年来,该镇创新打造“姆爱万家”党建品牌,聚焦未成年人保护、婚姻家庭矛盾调解及弱势群体关爱服务,以党建温度融入民生肌理,做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必姆实践,持续织密民生保障网,托起群众幸福生活。
守护“幼苗”:从“结对帮扶”到“成长护航矩阵”
1月10日,必姆镇初级中学的教室里暖意融融。饶商关爱基金会监事徐女士在签署结对连心卡后,紧紧拥抱了与她结对的孩子,轻声鼓励:“好好学习,勇敢追梦。”这一幕,是“姆爱万家”公益项目结对活动的缩影。
自项目启动以来,必姆镇与饶商关爱基金会合作,为44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提供“一对一”资助。不仅如此,该镇还设立爱心教育基金,广泛吸纳社会捐赠,用于助学和实现困境儿童的微心愿。
“未成年人保护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必姆镇党委书记李俊介绍,镇里印发了《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成立未保工作专班,建立个案会商机制,创新推出“党员干部+班主任+心理医生+爱心妈妈+监护人+社会爱心人士”六重包保机制,对困境未成年人进行结对帮扶。
在必姆镇,“姆爱万家”工作队的身影时常出现在孩子们放学的路上。特别是在冬季,工作队通过“伴行”服务,为学生们提供安全保障。此外,镇里精心打造“姆爱万家”温馨小院,定期开展文体活动、心理辅导等活动,为辖区未成年人营造和谐温馨的学习、减压环境,还联动玉山县人民检察院“润禾未检工作室”,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全面呵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筑牢“小家”:从“危机预警”到“幸福再造车间”
去年,该镇上湖田村村民李某某家庭突发情感危机。结婚八年的夫妻因生活理念差异争执不下,矛盾一度升级至离婚边缘。接到网格员预警后,必姆镇婚姻家庭辅导工作站立即启动“姆爱万家”调解机制。
调解组采取“三步走”工作法:妇联工作人员通过“背对背”谈话疏导情绪;法庭和司法所开展普法教育;心理咨询师引导双方重建沟通渠道。经过三天努力,夫妻双方重归于好。
“婚姻家庭的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必姆镇党委副书记郑慧灵介绍,镇里组建“1+11+N”三级巾帼志愿服务队,设立79个“一线哨点”,打造婚姻家庭辅导工作站,实行“红黄蓝”三级调处机制,将家事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此外,镇里还组建了由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及公益律所构成的“维权+”团队,无偿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2024年,该镇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发生率下降19.2%,诉讼离婚率下降27.8%。
温暖“夕阳”:从“节日关怀”到“直通式服务”
今年春节前夕,一场以“守护夕阳红 温暖老人心”为主题的集体大拜年活动在该镇王村村举行。镇村干部、党员和乡贤齐聚一堂,为226名70岁以上老人送上对联、寿面等节日礼品。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近年来,必姆镇将关爱“一老一小一残一困”作为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姆爱万家”工作队的服务效能,常态化开展入户探访、结对帮扶等活动。每逢佳节,镇里还精心策划文艺汇演和志愿服务,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不仅提供生活照料,还探索‘直通式’服务模式。”李俊介绍,镇里通过“帮办、代办”机制,切实解决残疾人的实际需求。针对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体,镇里还提供健康管理、劳动就业等多元化服务,推动“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确保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当古山村村民廖某田家中的两名残疾人通过村党员干部主动上门服务成功续办了残疾证时,“直通式服务”的治理智慧正在重新定义群众幸福指数。
从“幼苗守护”到“银龄绽放”,从“家庭细胞”到“社会肌体”,必姆镇以“姆爱万家”四字破解基层治理的“幸福密码”——把党建阵地建在群众心坎上,让每个“急难愁盼”都有温暖回响。(邱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