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7月2日电(记者袁慧晶 潘晓菁)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的于都河,是红军万里长征渡过的第一条河,被称为“长征第一渡”。
1934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各部队在于都河以北地区集结完毕。从17日开始,中央红军主力及中央、军委机关共8.6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场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伟大远征,为中国革命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如今,这些红军的后代们聚集在一起成立了于都县长征源合唱团,以红歌传唱的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谁能想到,我们不但唱响了于都,还唱出了江西、唱向了全国。”长征源合唱团团长邹伟民说,在县里的支持下,合唱团组建于2010年,成员多为来自各行各业的红军后代。合唱团已从最初的120人发展到如今的189人,在贵州遵义、陕西延安、甘肃会宁等全国17个省34个城市公益演出692场。
走过大江南北,这支“草根”团队演唱最多的曲目就是《长征组歌》。“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红军后代、首任团长袁尚贵像很多合唱团成员一样被这部作品震撼,“每次唱到这几句,都能感受到当年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以及于都河对于长征的特殊意义。”

袁尚贵回忆说,刚开始没有场地,任何一块可以容纳合唱团成员们站立的地方就是排练场;没有报酬,大家凭着一腔热血用凑出来的时间排练。
“90后”黄悦鑫的本职工作是一名教师,已加入合唱团义务演出10年。“义务演出只是一件小事,但能把这么有意义的小事坚持做下去,就是在传承伟大的长征精神。”黄悦鑫说,义务演出已经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她常常向学生分享长征故事和自身感悟,希望他们从小厚植家国情怀。

在观众眼中,这支从于都河畔走出来的“红军后代”合唱团对长征有着更深的理解,他们的生动诠释也更直抵人心。
易克美2015年加入合唱团,她家里有三位红军爷爷。“这些年,我至少参与了五百多场演出。”易克美说,这种用歌声来传承长征精神的方式,让她感觉离三位爷爷更近了,而红军烈士被铭记才能“永远活着”。
依然担任名誉团长的袁尚贵告诉记者,如今长征源合唱团的基本工作经费已被县里列入财政预算保障,但来自红军后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是团队15年来坚持公益演出的生命力。
合唱团成员如今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到长征百年的时候,完成1000场以上的《长征组歌》的义务巡演。(视频制作:潘晓菁 蔡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