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笔下对天宫的浪漫遐想,在江西上饶望仙谷景区找到了现实注脚。这座曾因采矿满目疮痍的深山村落,如今以“悬崖民宿”“仙侠世界”的独特标签火爆全网,成为年轻人心中的“诗与远方”。2024年,景区接待游客量突破330万人次,营收超1.3亿元,带动周边樟涧村等村庄年增收超7600万元。从生态修复到产业重生,从文化赋能到共同富裕,望仙谷的蜕变之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破茧重生:生态修复催生“仙侠经济”
望仙谷所在的望仙村,曾因石材开采陷入“生态伤疤”与“发展困境”的双重困境。2008年,当地政府关停全部石材厂,随之而来的是年轻人外流、村庄空心化。“以前河水是乳白色的,山上全是粉尘,连娶媳妇都难。”村民吴启福回忆道。那时的望仙村,山体裸露、溪流浑浊,村民们守着“金山”却过着穷日子。
转机出现在2016年。望仙村以“复原乡村建筑、复活乡村生活、复兴乡村经济”为理念,启动“故乡重生计划”。开发团队坚持“先保护再开发”,在悬崖峭壁上设计木质民宿,保留采石场遗留的地形地貌,同时修复生态链。如今,山谷中雾气缭绕,民宿灯光与星月交辉,宛如天宫楼阁,被网友誉为“现实中的仙侠世界”。

望仙谷景区的悬崖民宿,宛如天宫楼阁。新华网发(望仙谷景区供图)
吴启福的人生轨迹因景区发展而改变。他经营的“福家小院”餐厅主打江西小炒,食材新鲜,招牌菜丰富多样,生意十分火爆。2022年,吴启福看到景区发展势头迅猛,返乡开起了餐厅。创业初期,景区不仅在餐厅改造设计、硬化等方面给予帮助,还提供饭补、房补和每月2000元的最低营业额保底补助。2024年,他的餐厅营业额超500万元,周末及节假日收入可观。“我现在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别人花钱来看风景,我却能看着风景挣钱。”吴启福笑着说。

吴启福经营的“福家小院”。新华网 谭茜予 摄
为推动民宿行业健康、公平、规范发展,2023年望仙村成立了民宿协会。在一系列有力举措的推动下,望仙村民宿和餐饮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截至目前,全村共有483家民宿、110多家餐饮店,村民户均年收入超过20万元,实现了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
产业赋能:民宿经济点亮致富路
望仙村的蜕变并非个例。近年来,上饶广信区依托望仙谷这一核心资源,精心打造“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出台证照办理优惠政策等一系列举措,积极引导村民投身旅游服务行业。
距离望仙谷3公里的樟涧村,曾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看到望仙谷的火爆,村民们瞄准“民宿经济”,将清溪环绕、樟树掩映的村落打造成“网红打卡地”。如今,全村179户人家中,114户经营民宿,39户开办农家乐,2024年旅游综合收入达7600万元,户均增收15.6万元。

航拍樟涧村,清溪环绕,灯火通明。新华网发 陈颖 摄
52岁的周干华是村里的励志创业典型。这位独臂村民曾靠低保维持生计,2021年在村集体支持下,用免息贷款将自家房屋改造成9间客房的民宿。走进他的民宿,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地板上,客房布置温馨、干净整洁。
“我负责接待,妻子打扫房间,第一年就赚了20万元。”周干华表示,如今民宿年收入稳定在30万元以上。

周干华和妻子在自营民宿合影。新华网 谭茜予 摄
樟涧村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广信区政协通过13次“好商量”协商议事会,解决村民思想顾虑、规范服务标准、完善公共设施。针对停车难、道路拥堵等问题,今年镇政府投资修建2.6公里双向两车道公路,预计今年国庆前通车。“每次协商都直奔问题,村民现场提方案,政府立即落实。”华坛山镇党委副书记方靖表示。
民宿经济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望仙谷景区周边形成“民宿集群”,上饶广信区拥有1.2万间客房,直接创造1万个就业岗位。从餐厅厨师到汉服租赁,从农产品销售到导游服务,乡村经济结构从传统农业向二三产业快速转型。在景区附近的农产品集市,村民们摆摊售卖自家种植的蔬菜、水果和手工艺品,游客们络绎不绝,欢声笑语回荡在山谷间。
文化铸魂:特色文旅提升发展软实力
在望仙谷,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景区深挖江西在地文化,推出国潮演奏、非遗表演、沉浸式话剧《不羡鸳鸯只羡仙》等节目,建设万三书舍等文化场馆,让游客在仙侠意境中感受历史底蕴。“我们拒绝做‘空有其表’的网红,景区每年投入千万元升级产品。”望仙谷景区品牌部负责人田馥榛说。

望仙谷景区人流如织。新华网发(望仙谷景区供图)
文化赋能不仅提升了景区吸引力,更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22岁的唐臣金,是景区客房部的一员。忆及童年,他神色黯然:“小时候,父亲因工作意外离世,母亲为扛起家庭重担,无奈背井离乡打工。那时家中冷冷清清,只剩我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看到别的孩子有妈妈陪伴,我满心羡慕。”
如今,家乡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景点,唐臣金难掩自豪。景区发展带动周边村庄发展民宿产业,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母亲们得以留在孩子身边悉心照料,一改往日村里留守儿童多、家庭教育关怀不足的状况。
村民的文化自觉也在觉醒。望仙村支书徐思林介绍,村里定期组织民宿培训,让村民们前往浙江莫干山、婺源县等地学习先进的民宿经营理念。“以前村民见面聊家长里短,现在讨论如何提升服务质量,有的村民还自学起英语,便于和外国游客交流。”徐思林说。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让望仙谷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田馥榛表示,景区不以“卖照片”为目标,而是将通过围绕产品和创意,丰富游乐内容、提升文化内涵,打造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
“乡村振兴是生态、产业、文化的协同共进。”田馥榛说。望仙谷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中国乡村在绿水青山间追寻“仙侠梦”,一场关于生态、产业与文化的复兴正在这片土地上悄然上演。(杨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