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引育用留 近悦远来
——吉安市“招才引智”人才生态体系建设见闻

位于吉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优尔检测创新产业孵化园,是集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总部基地、中国专业技能人才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工业生产性服务综合体。通讯员 李睿灵摄

全省首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电子信息专题赛初赛复评现场。通讯员 刘铸莹摄

近日,安福县在北京市举办2025年江西安福(北京)“双招双引”推介会,宣传“安福人才新政40条”。通讯员 刘坤摄
7月25日,在吉安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江西省首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电子信息专题赛初赛复评现场,14位专家正聚精会神地审阅电脑屏幕上的申报材料。专家们围绕技术成果、市场前景以及与江西产业匹配度等维度,对500个入围初赛的项目开展复评。
同日,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室主任、消化内科专家张述团下班后,步行前往距离工作地点仅10分钟路程的人才住房。作为吉州区重点引进的医疗人才,他通过吉州区委人才办“人才安居绿色通道”租到房子,可享受全额租房补贴。
这两个片段,正是吉安市人才生态体系建设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该市聚力打好招才引智攻坚战,从“引育留用”四个维度构建了从政策支持到生活保障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由该市承办的全省首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电子信息专题赛,吸引3894家企业和创客团队报名,创全省专题赛报名数之最。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产业链团队、刚性引进博士、人才项目数同比分别增长56%、42%、46%,为引进人才解决配偶安置等“关键小事”1200余件,兑现人才政策资金3900余万元。
精准施策引才:打造产业人才“强磁场”
“扎根吉安县十年,我已经从一位‘外来客’变成了真正的‘产业链合伙人’。”江西省首批创业领军人才、吉安联众线缆董事长徐健告诉记者,在吉安县“人才+项目”模式激励下,企业不仅完成高端特种线缆转型升级,还反向引进优尔检测创新产业园项目,构建起服务光电线缆全产业链的创新生态。
“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闭环生态,源自吉安“项目化”招引人才的底气。该市组建68支“双招双引”小分队,在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举办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推介会近百场,招引人才项目86个,总投资460亿元。数据显示,该县人才项目举荐机制累计招引产业链项目16个、总投资200亿元,带动引进创新创业人才263人。
针对重点产业链人才需求,吉安市更是由市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率队前往高校开展“书记部长进校园”等引才活动,先后招引2.3万余名青年人才来吉就业创业。仅南昌大学一所高校,就与吉安市开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绿色食品等领域41个项目的合作。
围绕“产学研”合作,吉安举办“生物医药产业院士吉安行”、中国(永丰)碳酸钙产业大会等重点引才活动,引进张佳宝、郭烈锦、吴汉明、石碧4个院士团队在吉安建设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吉安市与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建硅基研究院、超纤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110个。
以人才链激活创新链、赋能产业链,吉安正不断书写下“才兴产旺”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多维体系育才:构建阶梯培养“生态圈”
“邓院士的讲座深入浅出,不仅回顾了中国工程院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两弹一星’精神,还分享了自己在超高功率脉冲领域取得的学术成果,引导我们思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方向,激发了大家对科技的浓厚兴趣。”吉安市阳明中学办公室主任刘世园告诉记者。
今年4月,为推进中国工程院院地合作重点咨询研究项目“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及江西前瞻布局研究”工作,中国工程院邓建军院士率专家组在吉安展开调研。他还抽空来到吉安市阳明中学,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科普报告,让老区的学子们直面最新的科研成果。
这是吉安积极链接高端智力、聚力精准育才的一个精彩片段。近年来,该市坚持“引育并重、产教融合”的人才发展路径,通过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深化校地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举措,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培育体系。
该市深入推进“双引双培”,聚焦紧缺学科和优势学科、特色专科人才需求,刚性引进名师名校长、名医名专家各16名。并依托“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美丽园丁公益行动等项目,选派2000余名骨干教师和医疗高层次人才参加进修培训,还成立了首个国家级名师工作室,选拔培养64名本土教育医疗人才。在“双引双培”的推动下,全市1个集体、5名教师获得国家级荣誉,7名教师获得省级荣誉。
与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对接合作、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办产业引导基金人才专题培训、与东华理工大学共建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如今,吉安通过校地联动、产教融合等多种方式,为人才持续搭建培育桥梁,不断提升本土人才队伍专业化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高端平台用才:构筑创新转化“新高地”
近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在家乡“三请三回”政策的感召下,回到祖籍吉安,担任江西省通讯终端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建立“吉安市机器人智能感知与高端装备联合研发中心”,为近40家吉安本土企业提供技术需求对接服务。
“王耀南院士回到祖籍,正是我们平台引才育才战略成效的生动体现。”井冈山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黄艳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吉安市围绕电子信息产业“三驾马车”——吉安市电子信息研究院、电子信息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及电子信息产业联盟,构建起全方位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人才支撑体系。
其中,吉安市电子信息研究院与东南大学、南昌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共建技术研发平台和联合实验室项目,先后获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有2名人才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电子信息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与50余家企业开展检测需求对接,可检测指标超过1000项。电子信息产业联盟则与6个国家级行业协会达成合作意向,举办产业人才对接活动30余场。
吉安还与木林森、立讯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挖掘行业共性问题,相关技术成果申请13项发明专利,获实用新型专利6项;与协讯、三一重工、中兴通讯等20多家电子信息骨干企业签订合同,解决企业技术痛点问题40余项。
在平台建设方面,该市大力实施“一企一平台”行动,为115家企业完成研发机构备案,并构建四级研发平台体系,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5家(含国家级2家)。同时,在北京、广州等地设立37家“科创(人才)飞地”,实现“异地研发、本地转化”模式,进一步加速产学研融合。
院士引领、平台赋能、企业联动,吉安的“用才”之路,正越走越宽广。
暖心生态留才:营造近悦远来“好环境”
“去年一年,我们公司获得了338万元人才奖补资金,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安福对人才的重视与认可,也为我们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更多创新成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江西金乐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素芬告诉记者。
“我们出台‘人才新政40条’,将分散在8个文件中的40项措施整合为‘政策大礼包’,将毕业2年内入职县重点产业链企业的本科生和大专生、文旅导游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纳入政策享受范围内,让更多行业的人才被看见、被尊重、被激励。”安福县委人才办主任刘孟乐说。
优厚的政策与贴心的服务,让更多的人才选择扎根吉安这片红色沃土。该市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体验,升级“吉事即办·人才服务专区”,实现高层次人才医疗、交通出行等高频服务事项市县贯通,为人才提供免费体检、住房保障等服务3500余人次,兑现各类人才补贴、项目奖励1.27亿元。
在此基础上,该市拓展人才服务载体,推进井冈山经开区、高铁新区、井冈山农高区创新创业示范社区建设,打造“办公+居住+社交”优质生态圈。同时,在深圳建立“井冈星火”人才驿站,全市范围内共有35家青年人才驿站投入运营,为来吉求职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短住等服务。
从政策扶持到服务升级,从平台搭建到生态营造,吉安正以全方位的制度保障和充满温度的人文关怀,构建起“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发展新格局。这片红土地,也愈发成为人才创新创业、实现梦想的沃土。(记者 李 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