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9/23 14:56:17
来源:新华网

为乡亲“吆喝” 为致富“探路”——一位村支书的“跨界”新尝试

字体:

  新华社南昌9月23日电(记者彭菁)镜头前,灯光亮起。陈建国整理了一下衣领,将一罐农家梅干菜摆到桌前。“各位粉丝朋友晚上好,欢迎来到‘北山陈支书’的直播间……”

  “快看!今天在线人数好几千人!”村民们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三、二、一,上链接!”随着齐声倒数,又一批农产品在直播间被抢购一空。这位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四十八镇北山村的党支部书记,如今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主播”,带动农产品年销售额超2500万元。

北山村支书陈建国(右一)直播截图。

  谁能想到,这个如今能轻松聊着“流量”“在线人数”的村庄,几年前还困于产业的薄弱。村支书陈建国,曾是背井离乡打工队伍中的一员。他至今难忘离家的场景:“母亲背对着我,用手抹眼泪,不想让我看到。那时我心里就特别难受,谁都想在家门口就业。”

  转机随着合福高铁的开通而来。陈建国坐着高铁回到了家乡,便利的交通让他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差距,“北山的山货要出山,北山的青年要返乡”。一次区里组织的农村电商培训,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老师讲‘流量怎样赋能乡村振兴’,我听得特别认真,我们可以通过资源整合,让山货走出大山。”陈建国说。

陈建国(左)上门收取村民晒好的艾草,供直播间销售。新华社记者 余刚 摄

  2019年,他注册了“北山陈支书”抖音账号。起步并非一帆风顺,质疑声扑面而来:“一个村支书整天端着手机拍来拍去,能拍出什么名堂?”甚至有人到镇党委书记那里“告状”:“村书记不务正业,这个村要完了!”

  陈建国没有气馁。他带着乡亲们拍短视频、搞农民趣味运动会,让大伙儿在参与中感受乐趣和新奇。慢慢地,态度变了,从排斥到接受,甚至还有自然村主动邀请:“你怎么老不到我们这来拍?”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四十八镇北山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国(右一)和村民筹备直播。新华社记者 余刚 摄

  2023年5月26日,第一场直播开启。130多单里面,陈建国估计“有一半是人情单”。然而,在国家“数商兴农”工程的政策东风下,这支“电商游击队”慢慢操练成了“正规军”。粉丝们成了陈建国的老师,“他们说‘陈书记你不要那么严肃,像来开会的。’”他笑着回忆。

  如今,直播已成为北山村的新农事。村里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机制——“以销定产”,让流量变销量,用销量定产量,一步步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产业链。

村民在北山村直播基地打包快递。新华社记者 余刚 摄

  这一转变也实实在在带来了收益:村集体经济今年预计能超过50万元。村民们的收入渠道变多了:家里晒的干货、养的土鸡、土鸭和土鸡蛋,都能卖出去;村里建了直播基地,打包快递每小时能挣15元,灵活就业很方便;就连地里的收成,也不再只是初级农产品,而是逐渐变成了有品牌的商品,甚至开发成文旅产品,价值越来越高。

  最让人欣喜的,是村民观念的变化和乡村活力的回归。抛荒地重新种上了庄稼,因为“不愁卖”。村民翁育胜曾不敢相信地拉着陈建国的手问:“真的卖完了吗?”他的梅干菜两天在乡镇集市上才卖十几块钱,而在直播间,“脚都没站热就卖完了”。脱贫户张学民,现在成了直播间助播,一年收入超6万元:“不用再出去打工了,可以照顾到老小。我养的跑山鸡现在卖到了全国各地。”曾经外出率达70%的“空心村”,正“满血复活”。

  365天,330场直播,链动了小村庄与大市场,也联结了游子与故乡。陈建国最想看到的画面,是“年轻人都在家里给自己的父母端茶送水,给小孩子辅导作业”。这个曾在他梦中出现多次的场景,正在北山村慢慢成为现实。这位“跨界”支书,用他的新尝试,为乡亲们“吆喝”出了一条坚实的共富路。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