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11/04 15:19:42
来源:萍乡市湘东区

敢折腾的“90后”:一双拖鞋踩出的创业路

字体:

  在时代浪潮里,90后青年李兴岩从未选择“躺平”。这个1990年出生的萍乡市湘东区小伙,用一双双拖鞋在创业赛道上跑出了自己的节奏,在看似平凡的行业里踩出了滚烫的市场。

  “上海的咖啡再香,不如家乡的泥土实在。”李兴岩总爱念叨这句话。经过几年在外的闯荡与学习,2017年,李兴岩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此时的他,心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返乡创业,开办自己的拖鞋厂。他毅然决然地回到湘东,在老关开启了创业之旅,专注于凉拖的生产制造。

  创业初期,困难重重,从厂房的租赁、设备的购置,到原材料的采购、人员的招聘与培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他亲力亲为。但李兴岩没有被困难唬住,凭借着对行业的深入了解和前期积累的经验,他一步一个脚印,逐渐让工厂走上正轨。

  2023年夏天,仓库里堆着刚出炉的5000双凉拖,却赶上合作商超突然压价。李兴岩咬着牙拉着样品跑遍江浙沪,脚底板磨出了水泡。深夜躺在货车驾驶室里,他刷着抖音看到主播带货,突然坐直了身子:“别人能卖口红,我们的拖鞋为啥不能上屏幕?”

  

  这个念头像颗种子疯长。2024年,由于老厂环境受限,他就在市区寻找场地做直播间。数月后,电商部从2个人扩到10人,抖音直播间里“3、2、1上链接!”的喊声此起彼伏,每天从仓库运出的包裹能堆成小山,2000单、2500单、3000单——数字跳着舞往上蹿。

  “夏天卖凉拖,冬天喝西北风?”老员工王叔曾犯嘀咕。这个问题也是一直压在李兴岩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彼时工厂订单锐减七成,产能利用率不足四成。他连夜分析数据,发现冬季棉拖需求旺盛。2024年初便带技术员赴宁波调研市场,按“厚底防滑、加绒保暖”的需求改款,采用新疆长绒棉,搭配莫兰迪色系。6月凉拖产销正旺时,老厂开足马力生产凉拖,同时他也让新厂房备料,反季节生产冬拖。“这时候备料,冬天才能赶得上趟。”他指着堆成小山的绒毛布料,给一脸疑惑的员工们算账,“棉拖原材料旺季要涨价三成,现在囤货能省十几万。”

  如今车间的墙上多了块电子屏,实时显示着凉拖和棉拖的订单占比。看到冬鞋业务的数字不断攀升,王叔常念叨:“还是兴岩有远见,这冬天的钱,比夏天还好挣!”

  傍晚七点的老厂区,60多岁的姚婆婆又来车间“打卡”。她拿起工具给拖鞋修边,手法比年轻人还熟练:“保底工资加计件,一个月能挣3000多,在家门口挣钱比啥都强。”在老厂里,像姚婆婆这样的有50多人,大多是周边村镇的乡亲,平均工资可达5000元,遇到旺季月收入更是最高达到10000元。

  2024年,老厂产值突破3000万元,新厂虽刚起步,已创下月销80万元的业绩,全年预计产值1000万元。李兴岩常说:“员工口袋鼓了,工厂根基才稳。”

  然而,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张,老厂的厂房老旧、场地不足等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产能提升的瓶颈。老关镇人民政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帮助协调解决新厂房建设事宜,进一步规范生产线,整合夏、冬拖鞋生产线以及电商业务。

  如今站在老厂仓库门口,李兴岩总会想起2017年那个清晨。而现在,从各大超市的货架到海外集装箱,从抖音直播间的爆品到村口大爷脚上的棉拖,他知道,这双拖鞋踩出的路,正通向更热闹的远方。(陈群)

【纠错】 【责任编辑:王晓震】